2015-07-17
24小時x365天,直播真人秀的商業機會
遠離塵囂,自給自足,定居一年,全程被拍,綜藝真人秀終于玩兒出了新意和突破。
15個性格迥異的素人,從茫茫人海中被選拔出來,告別家人,在120個攝像頭的全程記錄下生活,這很容易讓人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和《移動迷宮》。只不過前兩者需要想盡辦法逃離;后者的成員們則接受規則,自愿被全程拍攝。《我們15個》帶著這樣的亮點在綜藝扎堆的暑期檔亮相。從去年的大爆炸發展到今年的大泛濫,200余檔綜藝節目將貫穿全年,激烈程度可想而知。200檔綜藝節目中,玩兒直播的《我們15個》夠獨特。獨特雖好,卻還不夠。當紅的綜藝節目用強大的吸金能力張揚著做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四季,而《我們15個》的商業機會在哪里? 嚴格來說,《我們15個》并非《瓦爾登湖》式的回歸。這一年的生活中,現代物品和生活方式是被允許的,只要居民們有能力得到。這樣一來,可以植入的品牌和產品幾乎是零門檻,需求無處不在。我們不妨跟著劇情開開腦洞。
猜想一:焦點人物是個活廣告牌
成員們職業和個性都不盡相同,在基本摸清了各自的脾氣秉性和能力之后,廣告主們就可以伺機下手了。一般而言,節目中總會出現幾個焦點人物,他們在劇情中有突出的表現,從其他成員中脫穎而出。節目播到這兒,能看出擔當隊長的“鬼哥”聶江偉是成員里最為務實和具備責任感的代表,在節目逐漸形成一個有擔當的隊長形象。他不僅需要為大家的吃飯問題發愁,也開始注重15個人組成的團隊精神。當看到另一位超級務實具備行動力的郭道輝受傷不得不離開,最為痛苦的就是鬼哥。 焦點人物之一:隊長聶江偉
再考慮到鬼哥之前的職業是戶外領隊,他的領導能力更是被網友們寄予厚望。操心操力又要顧及所有人的現實和情緒問題,鬼哥也真是夠辛苦,太需要源源不斷的能量來繼續隊長的魄力了。等等,能量?你的能量超乎想象!紅牛的機會來了!等大家解決當下的窘迫問題,來罐紅牛解決疲勞補充能量也不是不可以。咱們大紅牛最看重的就是勇于冒險的務實人士,不選鬼哥真是有些可惜呢。當然,就算是一個人,也并不用局限在一個品牌的植入,戶外品牌也可以中意這位隊長,The North Face、哥倫比亞這些戶外大牌都可以趁勢而入。
其實剛來平等就各種攬活兒搭灶臺的農民工兄弟郭道輝也與這類品牌十分契合,只可惜他離開得太早。
猜想二:場景中做文章的機會太多了
雖然平頂的生活圈很小,無非就是在這么一塊地上活動,但不要忘了,平頂是不斷在建設中的,而且這么一塊地的面積也真的不小好嘛!鏡頭之下,處處皆場景。
而剛剛入住平等的居民們最需要保護好的,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郭道輝離開平頂在先,隊長鬼哥還沒緩過來,另一位壯漢易秋就又讓玻璃給扎得噴血,筋都露出來了。其他成員也因為剛來沒體會過這種艱難的開墾期吃不好睡不好,有相應不適癥狀。劉富華也鬧過一出胃痛,好在沒有大礙。可是易秋這受傷之后基本人就廢了,鬼哥絕對得上火。
這就很明顯了,日常的醫療物資是很緊迫也很短缺的,紗布創可貼碘酒紅藥水是必須有的,頭疼感冒拉肚子的藥也離不了。現在居民們可還沒享受到這些常備醫藥品,快克啊999啊這些醫藥品牌在等神馬?!以及這正是蚊蟲多的夏季,六神花露水在哪里?!雷達噴霧在哪里?!說好的噴噴噴,殺殺殺呢?!面對這些剛需,只要前期準備好,這些品牌都可以自然無縫地植入到劇情中,絲毫不顯突兀。
猜想三:擔綱關鍵情節的兩頭奶牛也可以廣告!
一檔節目,總有那么些個看起來不那么引人注意,但在關鍵情節和話題的引導起到重要作用的物品,揭開真相之后會忽然讓大家恍然大悟這原來是個廣告。這類廣告的精妙之處在于對其對情節的把控和作用。那么《我們15個》里有沒有?疑似情節植入的對象已經出現——兩頭大奶牛。
兩頭大奶牛堪稱平頂最寶貴的財產。“汐哥”劉洛汐每天跟奶牛的親密接觸中和了她在大家面前的強勢形象。奶牛不舒服,第一個焦慮著急的就是汐哥。尤其是兩頭奶牛有一頭還是個“準媽媽”,照顧奶牛的任務真不輕松。
為什么說奶牛有問題?奶牛產牛奶,牛奶可以來賣,源源不斷的牛奶,可持續的來源。可見奶牛在節目中給的戲份注定十分充足,在情節中也絕對會有大量露出。尤其是以及接下來大家要面對的一大難題——奶牛生娃,居民們完全應付不了,只能求助外面的專業人士來給牛治病、助產。機會就這樣來了。奶牛,牛奶,乳業巨頭們在哪里?各處砸錢的冠名王伊利在哪里?我們靜待答案揭曉。
猜想四:移動端互動玩兒法——簡單粗暴的能量瓶
《我們15個》既然在移動端布下了APP和在線觀看地址的局,在移動端勢必會有不少品牌攙和的機會。比如,無論是直播還是日播、周播版,網友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會經常看到一個紅色的瓶子植入在屏幕上。這是騰訊視頻設置的能量瓶,專門為居民加油而用。精明的騰訊在每集都會免費發放能量瓶給網友,點擊即可獲得。但要大力度支持居民,辦法就是買買買! 在手機端APP也有專門的能量瓶排行榜和購買能量瓶頁面。不要小看粉絲的力量,排行榜就已經初具規模了。而且最近的數據顯示,《我們15個》APP用戶的日活躍度高達87%,粘度高之外節目播出也表現了極強的互動性,日均評論彈幕數16.5萬,飯團發帖量超過1.5萬條。
在加油人氣榜、加油達人排行以及購買能量瓶提醒的位置,都是可以做品牌冠名的。例如可以直接說XXX(品牌名)提醒您:購買能量瓶,為喜歡的居民加油。簡單粗暴,也未嘗不可。
猜想五:邊看邊買——誰都在做,干嘛不做?
視頻網站打通電商基本上已經成了標配,這是視頻的屏幕衍生出的新營銷玩兒法。綜藝和邊看邊買靠得最近,在這檔節目中用一下也是不錯的嘗試。食品、衣服、家具、廚具、水果蔬菜……沒有什么是電商買不到的。這個跟場景植入就打通了,隨便誰手里拿個可樂,胖虎做飯露出個太太樂雞精,李錦記耗油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只是邊看邊買在節目的中后期,當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時才適合參與進來。現在大家……連吃都還發愁呢!
以上算是《我們15個》最容易聯想和表現出的商業機會,這些也多表現在節目本身的進程中。倘若它真能在后期產生強大的收視率和受眾基礎,那么能干的事情就更多了,塑造成一個IP也并無不可。看著logo挺酷的,游戲規則也很有意思,做出衍生的產品銷售、開發出個手游甚至搞個自給自足DIY的同名主題餐廳都是有可能的。心有多大,商業價值的探索就有多廣闊。而對廣告主來說,膽子夠大,結果也許會出人意料。當年999感冒靈冠名《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時,以3000萬價格獲得了50%以上的銷量增長。這一點999需要感謝的是之前因謹慎而放棄合作的其他品牌。此外,999的大火也成就了《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吸金能力,僅伊利冠名費用就達3.1億。網絡平臺同樣如此,只要內容夠獨特,放得開一點,誰敢斷定《我們15個》不會碰撞、成就另一個999?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15個》每一天的內容都是沒有計劃也不可預料到的,制作方能規劃的也就是居民們的生存階段:消耗期(開拓生存環境)、維持生存期(構建基礎環境)、收支平衡期(改善生活環境)、小康社會期(提高生活品質)、發展社會時期(追求生活品味)、發達社會時期(實現生活理想),6個不同的生存階段在商業模式的呈現上也有比較明顯的區隔。 “為期一年,24小時無死角直播,全素人”,這三個關鍵詞讓《我們15個》被冠上“年度最魔性綜藝”的稱號。這場由騰訊視頻與荷蘭Talpa公司聯合制作的綜藝馬拉松在預告了半年之后,終于拉開大幕。6月開播以來,它的“魔力”正在不斷發酵。根據騰訊視頻的數據,截至7月5日23時,《我們15個》在騰訊視頻的總播放量突破1億,日均播放量超760萬。至于這股前所未有魔性還能持續多久,是否能為明星真人秀逐漸審美疲勞的觀眾帶來更大的刺激和不錯的商業回報,跟著劇情看吧。